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
校园新闻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青春之火 筑梦亚冬丨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志愿者团队积极助力亚冬盛会志愿服务纪实
发布时间:2025-02-26
  |  
阅读量:2127
  |  
编辑:
宣传部

1.jpg

燃情冰雪,筑梦相约

    2025年2月,第25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在哈尔滨圆满落幕。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重要盛事,本届亚冬会不仅展现了亚洲冬季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哈尔滨这座“冰城”增添了浓厚的国际色彩。在这场盛会的背后,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服务水平,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着自身力量。其中,马晓辰老师和陈蕾老师以其突出的表现,成为了学院亚冬会服务保障工作中的优秀代表。

2.jpg

亚冬会圆满落幕,中国再创佳绩

   本届亚冬会共设11个大项、109个小项,吸引了来自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赛。经过激烈角逐,中国代表团以28金15银12铜的优异成绩位居奖牌榜榜首,展现了中国在冬季运动领域的强大实力。特别是在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和自由式滑雪等传统优势项目中,中国队选手频频摘金夺银,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哈尔滨的城市形象,也为亚洲冬季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东道主,哈尔滨凭借其完善的赛事设施、热情好客的市民和高效的组织能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3.jpg

4.jpg

马晓辰老师

   亚冬会文化传播助力活动的“幕后英雄”。联络对接。“以时尚的名义为亚冬会助力行动持续发布” 活动负责前期规划与现场协调工作;在亚冬会特许商品紫丁香奖双向赋能中,与哈尔滨创意中心和北京工美集团进行对接。在亚冬会特许经营文化交流活动中,协助省台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组织投票打分。对紫丁香奖投稿设计师作品进行收集,并组织投票打分。安全排查。对活动现场实地考察,排查风险隐患,制定应对预案,建立沟通机制,协调各方资源,高效解决问题,确保活动顺利推进。稿件把关校对。在“以时尚的名义为亚冬会助力行动”中,负责领导发言稿的修改润色与校对工作。对发言稿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精心优化。财务审核。在执委会日常工作中,负责公务人员出行费用管理工作。依据财务制度,审核费用申请。对交通、住宿等各项费用细致评估,确保每一笔费用支出合规、透明。跨界资源整合。通过跨界资源整合与市委宣传部、文旅局等行政机构以及哈尔滨芭蕾舞团等多家单位合作,也为亚冬会的文化推广和社会影响力提升贡献了力量。技术资源支持和管理。在助力青年‘四创’亚冬联通未来活动中,负责现场协调责。按时完成素材拍摄任务,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有效保障活动资源的留存与利用。

5.jpg

6.jpg

陈蕾老师

   语言服务的“桥梁纽带”。在亚冬会的语言服务支持体系中,陈蕾以其流利的外语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成为了各国参赛人员的连接纽带。赛事筹备与竞赛期间的“全能翻译”。陈蕾老师被征调至运动员村与技术官员村指挥中心,负责赛事筹备期间及竞赛期间的文字翻译、现场口译和沟通协调工作。她的工作贯穿文件翻译到竞赛期间的技术沟通。应急服务中的“联络员”。2月3号至8号,在应急酒店,保障因道路天气问题,而滞留哈尔滨的亚布力赛区工作人员,并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宿、餐饮、交通等保障。幕后支持的“隐形功臣”。除了现场翻译工作,她还参与了执委会日常文件的审核与整理,确保了赛事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7.jpg

8.jpg

9.jpg

10.jpg

   除了马晓辰和陈蕾两位老师的突出贡献,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的其他师生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例如,在“冬梦大使”校园推广计划中,学院与亚冬会执委会共同举办了“助力青年‘四创’争做‘冬梦大使’”迎亚冬系列活动首场进校园活动。近干名师生参与其中。通过精彩的文艺汇演、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学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亚冬会的宣传推广注入了青春活力。此外,在特许商品协同开发项目中,学院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对接企业和社会资源,成功完成了对接服务、宣传作品征集、网络投票等志愿服务工作。他们还代表参与了多场亚冬主题文化宣传活动,并在多家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文化宣传作品,为亚冬会的文化传播增添了流量渠道。

11.jpg

12.jpg

13.jpg

师生齐心协力,彰显学院风采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在2025年亚冬会中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其在服务社会重大活动中的专业能力,也彰显了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成果。马晓辰老师和陈蕾老师的工作实绩,更是为学院赢得了广泛赞誉。全校师生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更为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来,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将继续发挥其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各类大型赛事和服务保障工作,为推动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正如学院领导所言:“亚冬会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也是检验我们教学成果的重要舞台。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